血小板减少,相关检查要尽早!1、血常规:血常规能直接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最简单的了解血小板数量的检查,所有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应行此项检查2、骨髓穿刺:可以与
血小板减少,相关检查要尽早!1、血常规:血常规能直接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最简单的了解血小板数量的检查,所有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应行此项检查2、骨髓穿刺:可以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等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相比较,获取更多疾病信息3、免疫相关检查:如抗核抗体、抗血小板相关抗体、ENA抗体等,可明确是否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4、影像学检查:最常规的可行B超,了解脾脏是否增大5、其他:对于部分原因难寻的患者,还可行基因染色体检查排除先天性血小板减。

两者是不一样。血常规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看红、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红细胞主要反应有无贫血或出血量的多少;白细胞主要反应是否有感染;而血小板则反应检查者的凝血功能。而乙肝五项,主要是看患者是否有肝炎及肝炎所处时期。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其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小板(blood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300×个/L,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